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由哪个部门
时间:2023-06-13 14:06:04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指公职人员在担任职务时,违反法律、法规、规章、制度,或者利用职权、职务便利从事非法活动,造成不法利益或者损害国家利益、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。这种行为不仅有损公信力,也损害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经济发展。
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
公职人员在工作中,有时会利用职务之便,为自己和亲友牟取利益。例如:滥用职权,违规批准工程建设项目,收受商人贿赂,虚假报销差旅费等等。
二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、制度和社会公德
公职人员身居高位,其行为对社会具有示范效应。因此,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、制度和社会公德。如果公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、制度和社会公德,就属于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。例如:故意泄露国家机密,违规以权谋私,挪用公款,等等。
三、渎职和玩忽职守
公职人员在担任职务时,应该认真、负责地履行职责,服务于人民群众。如果公职人员玩忽职守,导致职责失职、过失致死或者过失致伤等情况的发生,就属于渎职和玩忽职守。例如:消防员不认真救火导致人员伤亡,值班医生不按规定执业导致患者死亡等等。
四、受贿
公职人员受贿是指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,收受他人财物,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。公职人员受贿对于社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。因为这种行为容易让他人得到不义之财,进而从事更多的违法活动,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。
五、非法侵占公共财物
公职人员担任重要职务,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纪律性。如果这些人获取了权力,却期望满足个人诉求,那么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。一旦公职人员利用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取私利,就属于非法侵占公共财物。
在我国法律体系中,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属于刑事犯罪行为。因此,有关部门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查处和处理。对于违法行为严重的公职人员,除了依法惩处外,还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总之,公职人员在担任职务时必须遵守职业操守,合法合规,廉洁奉公,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,以确保职务和公共利益不受损害,同时也要避免自身的声誉受到影响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,及时发现和处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,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正常利益,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。